在您阅读这篇文章之前,欢迎您轻轻点击一下“关注”按钮,这样我们就能持续为您送上类似的内容,也方便您参与讨论和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不断创作的源泉哦~
前言:2021年,新加坡的人口普查显示,华裔及其后代占总人口的74%。
在这样的比例下,可以说新加坡几乎成了第二个独立自主的“华人社区”。
新加坡人不说汉语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历史和社会环境的影响。新加坡是一个多元文化的国家,英语作为官方语言,方便不同种族之间的交流,尤其是华人、马来人和印度人之间。而且,英语在教育、商业和政府事务中占据主导地位,成为了现代社会的重要工具。所以,新加坡人更倾向于使用英语来沟通和表达。
更让人惊讶的是,在当年英国统治新加坡的时候,他们并没有强迫当地人改用英语来交流。
可等到英国一走,竟然有个人促使整个新加坡都开始说英语,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新加坡人是有自己的语言的,官方语言有英语、华语、马来语和泰米尔语。不过,大家日常交流中,英语是最常用的,这也是因为历史和多元文化的影响。
李光耀不同意说中文
新加坡华裔占74%,这确实是因为很多中国人曾经移民过来。可是,大家的日常交流却主要用英语,这主要是和历史、教育以及社会政策有关。新加坡政府推行双语政策,鼓励大家学习英语,这样不仅方便国际交流,也能促进不同种族之间的沟通。其实,虽然很多华裔的祖先是说中文的,但为了更好地融入社会,英语成了大家的首选。
其实,这些都是源自李光耀当年统治新加坡时,给老百姓下达的“铁规定”。
新加坡起初就是一块殖民地,最开始是一座荒凉的小岛,后来变成了一些欧美国家的囚犯流放地点。
当英国正盛之时,他们曾统治新加坡一段时间,但这儿的气候跟生活方式实在和欧美差得远呢。
二战结束后,英国撤出了新加坡,随之新加坡开始走上了独立自主的道路。
新加坡一度陷入了发展迷茫的状态,这时李光耀站出来担任了新总理。
李光耀在36岁时当上了新加坡总统,期间他却被西方国家视为“专制独裁”的人物。
当地人本来习惯说汉语的,结果他上任后竟然禁止大家用汉语,要求大家用英语交流。
可是,抗议声真的很大,许多人依旧喜欢用自己的母语沟通,于是他就提出了个“双语政策”。
外出交流时要用英语,但回到家里和家人说话时,可以用自己喜欢的语言。
50年代的新加坡,主要是华人,其他的则是一些印度人和马来族群。
李光耀认为,语言能够影响一个国家的未来,唯有与世界接轨,才能实现真正的发展。
接着,他发布了一条新的法律,明确将英语、汉语和马来语定为新加坡的官方语言,其中英语被指定为主要的学习语言。
李光耀的这一举措,确实为新加坡的经济注入了强劲的动力。
一旦当地人会说英文,就能和欧美人迅速沟通,而欧美人也乐于奔赴这里投资开发,这样直接推动了新加坡的经济。
李光耀虽然担任新加坡总统,但他的祖籍是广东省梅州那边的人。他不仅能说中文,还会说传统的客家话。
南洋大学的建立
新加坡的语言变迁,始终与一所学校息息相关!
大约在二战前,新加坡兴办了一所专为海外华人而设的大学,这所大学是由当时的爱国华侨陈嘉庚的后代在新加坡创办的南洋大学。
这所学校可不光是专门为学生开的,凡是想学习的人,不管是工人、流浪汉,还是那些在娱乐场所工作的女士,统统都能进来上课。
那时,有超过1700名来自南洋的三轮车司机,齐心协力地跑到这所大学里学习识字。
所以,有些人在完成学业后,立即转行当商人。
他们的想法挺简单的,机会这么好,如果不去读书,那自己的子孙可能就得永远走自己这条老路了。
要是自己通过学习改变了人生,那后代的未来是不是会有所不同呢?
南洋大学其实只是所公益性院校,并不是官方开的,所以一直没能得到当地政府的关注。
那时候新加坡的居民中,华人占了大多数,但在华人中间也分成了爱国的华人和那些崇洋媚外的华人。
可他们并不是真的想要抛弃自己的家乡,只是对那些过于传统的东西没什么兴趣。
像陈嘉庚的子孙,还有一些老一辈的华人,他们自称是中国人,即使身处异乡也依旧说着中文,不太愿意去学英文。
不过,李光耀所代表的改革派呢,他们可喜欢说英语,积极学习欧美的科技,靠着和西方国家的贸易活得不错。
李光耀那会儿的想法挺直接,他觉得要想在国际上有一席之地,就得跟着欧美的人一起混,未来的新加坡经济自然能蒸蒸日上。
只能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但他们都没有忘记自己的根啊!
1963年,李光耀当上了新总统后,南洋大学因为教学中文不被重视,李光耀就强制将这所大学合并进新加坡国立大学。
不过一年后,南洋大学重新成立了南洋理工大学,变成了一所以英语为主的教学机构,但依旧开设有外语“中文”课程。
希望群众提升中文水平
随着中国越来越强大,新加坡的许多人也开始重拾中文,作为他们的主要语言。
不过,这种情况并不是普遍,大多数人还是跟欧美人士一起做生意,所以用的英文相对多一些。
作为总统,自然是希望新加坡人能多用英文,同时也要记得自己的母语中文。
这可能是出于对多元文化的尊重和对国家历史的承认。虽然个人偏好各异,但作为国家领导人,承认和提倡国家的官方语言及其文化,是促进社会团结的重要举措。语言不仅仅是交流工具,还承载着文化和历史的深厚内涵。因此,即使有个人的不喜欢,承认并使用中文依然是促进社会和谐的一种表现。
这是因为,他注意到当地人在用英语交流时,缺了一些温暖和亲切感。
相反,用中文交流时,大家往往会分享许多传统故事,这才是真正的精髓所在。
一个光靠冰冷语言的国家是走不远的,只有融入一些文化进行交流,他们才能在这个社会中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
如今,全球多地经济都已蓬勃发展,真正的较量在于文化了!
随着中国文化的复兴,除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很多民间活动和地方小吃也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不少在新加坡定居的华人,竟然对中国的古老传统一无所知,这实在让人感到遗憾。
其实,李光耀晚年的时候,早已察觉到这个问题。
他直言不讳地指出,语言改革得持续更新,不能总是原地踏步。
结语:随着中国经济在全球的地位跃升至第二,中文的重要性也越来越明显。
别提新加坡了,连不少中东国家也都开始学中文了。
中国的文化在不断流传,未来说不定新加坡也会把中文当成第一母语呢。
新加坡的地盘虽然小,可是那里的生活水平可真高。许多中国人特别喜欢在新加坡创业,努力争取更大的个人成就。
这结果让新加坡的华人越来越多,其他国家的人相对就显得少了些。